很多旅行的初始動力都源于圖片裏的美景。後來你去做更多功課,除了景、物、人還有文,然後才轉換成出發旅行去的結果。可是如果旅途結束,你忘了飽足初始動力中的美景,或許將變成一種遺憾。大概,你有一種“非完成不可”的列單,其中就包括那些景與物。
日出與日落:
![]() |
日出小吳哥 |
你其實不太懂,旅行爲何離不開日出日落,仿佛他處的太陽和平日遇見的太陽會不一樣,於是你願意花一些時間去力氣精心策划,盡量配合太陽的作息來調整自己的步伐,甚至在一天内把日出和日落都看入眼底了。
其實太陽祇有一個。那是爲何你看了又看,拍了又拍,是爲何那麽愛犧牲睡眠捕捉它起身和入睡的過程。疑惑不僅源自“太陽祇有一個”,還源自“起身與入睡都一個樣貌”。以至於當初興致勃勃的你到最后患上“審太陽疲勞症”。
可是你就是這麽任性,堅決相信下一次旅途,你還想繼續看它起身與入睡。一天,就是這麽地在大地閒循環。
![]() |
日落空尼水上村 |
吳哥遺跡群
吳哥窟(Angkor Wat)
這是第一次你在這個國度遇見的階梯。像天梯,通往的地方叫天堂。你心中,那叫吳哥窟的天堂。關於吳哥窟,你不想再多說什麽。有些地方,就是要踏遍才算完整。有些景物,不是看圖就算看過。
皇家浴池(Srah Srang)
關於這裡,你能想到的是,下一次不去吳哥窟了,你要來這裡看日出!(不知道月亮會吃醋嗎?)
塔普倫寺(Ta Prohm)
走遍寺廟,你沒有發現最經典的那棵大樹。站在出口處,有些疑慮,是該返回尋找那棵大樹,還是就留下遺憾?後來,你和旅伴選擇了後者。這樣的選擇在你心裏其實還有其他原因,除了經典大樹的寫真沒留在相機裏外,還包括舞者迴廊也並沒有仔細被遊覽。最大的原因,莫過於過多的遊客就快把整座寺廟給淹沒。你討厭不平靜的此處,大概那加快了你們的腳步,以至於回想時才發現那人山人海擠在那處拍照許久的就是那棵大樹,而你拍下的,是它的背影。之所以選擇留下遺憾,無非是因爲遺憾將成爲下一次來圓滿的動力。
塔高寺(Ta Keo)
你大愛這座寺廟,雖然它除了那斜得幾乎超過70度的階梯外,就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了。但是當你手腳並用爬到頂,再征服懼高症一步一步連蹲帶坐地往下走的時候,那種莫名的成就感仿佛填補了你心裏許久的缺口。大概,生活太悠閒,忘了成就感帶來的愉悅。雖然,那一刻你征服的,只是一座寺廟的階梯。
托瑪農神廟(Thommanom) & 周薩神廟(Chau Say Thevoda)
這兩座面對面的神廟,你只去了一座。在托瑪農神廟你能想到的是在這座遇見的兩個人。一個人讓你少了塊美金多了條紅線,一個人讓你多了一張四人合照。前者不發一語,仿佛她所有的行爲都是理所當然的。後者拍下兩張照片花了三分鐘。專注地在對相機進行設定,焦距也調了許久。而你擁有的,就是他的成果。
巴戎寺(The Bayon)
如果每座寺廟都有情緒,那最平靜和藹的莫過於巴戎寺。遠觀寺廟稍不留心,你不會發現那些微笑。直到你親近它,仰望它,凝視它。你會愛上這些“高棉微笑”。聽説有一面是最燦爛的微笑,我想大概是最多遊客與之合照的那一面吧!偏偏,你愛上的是靜默在角落那無人問津的笑臉。大概,這就叫做眼緣吧。來一趟巴戎寺,尋找最合你眼緣的高棉微笑吧!
在巴戎寺遇見“許願石”?你與旅伴們各挑了一塊石頭,他說:每個人拿的怎麽都和自己的身型成反比呢?你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小石子,好小。
巴芳寺(The Baphuon)
保存狀況不佳的巴芳寺對你而言卻多了一種韻味。你無法從外觀想像原先的建築面貌,卻覺得,其實現在的模樣也不錯。時間會飛逝,人事物都會改變。那保留改變后的面貌,其實也是一種無價之寶。因爲那才算是幾百年的歷練。
像在遊樂園又像在畫廊。有時候,愛就是這麽簡單,一眼瞬閒。
空中宮殿(Phimeanakes)
如果聽過空中宮殿的故事,人們大概與你一樣很難忘記。只是看著那些階梯,想到國王除了要消耗體力爬上宮殿,還得與夜化女身的九頭蛇精同寝交媾,你就心生敬意。向他致敬!
旅途上發生的故事才是最讓你難以忘記的。你看著身穿白T的帥氣洋人登到宮殿頂端,於是繞著宮殿想找到登頂的路口。然後你興致勃勃想與旅伴一同登頂。卻在你登頂后發現他們竟然不守諾言。圖為幸災樂禍的伍先生和默默想大便沒開口告知導致開始臉青唇白的鄭先生。(有些不好意思的是,由於胡小姐征服不了好幾個寺廟的階梯,只好丟她一個人在寺廟地下等待你們歸來。)
好,登頂了你看見什麽?看見兩名當地婦女及一個香爐。你沒有踏入那個框裏選擇掉頭離開。心裏產生莫名的懼怕,不是害怕丟了美金,而是莫名的信仰能量在作祟。連照都沒拍下,你嚇得落荒而逃。那一瞬間,和遇見幽靈的感覺雷同!
鬥象臺(Terrace of the
Elephant) & 癩王臺(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 十二生肖塔(Prasat Suor Prat)
沒有多呆,其一原因是鄭先生飛奔廁所去了,沒什麽看點的他們也讓你們興致缺缺。
值得一提的是,看過鬥象台想立即離開大吳哥前往停車場的你們,看見“No
Exit”的指示牌,氣得有些無奈。只好繼續爬階梯,草草看過癩王臺和遠觀十二生肖塔。你也不懂爲什麽突然少了耐性,只好怪罪在上厠所去的鄭先生身上!哈哈!後來發現原來有另一條平路可以直接離開,但大概這就是命運,讓你多走幾個階梯的命運。
崩密列(Beng Mealea)
這個地方有好幾個譯名,有人叫它般密列,有人叫它奔美麗亞。可你最愛崩密列,感覺就是很“密列”地在進行“崩”(很多時候,旅途就是靠感受去進行。)崩崩地,崩得很頹廢,崩得很讓人不想重整,你希望它永遠是這副容貌。雖然沒注意到塔普倫寺的經典大樹,卻在崩密列遇見讓你驚嘆從建築石縫中茁壯生長的大樹。處處是頹廢,卻也處處是生命。
女皇宮(Banteay Srey)
女皇宮是你認爲吳哥古跡中最精致的建築,赤紅色的砂岩在陽光直射下顯得更鮮明亮麗,精美的浮雕更一時讓你的相機失了魂。
不知道是陽光太猛烈,無法忍受長時間曝曬的身軀,或許影響了視神經。你沒有看見人稱東方蒙娜麗莎的緹娃妲女神(又稱戴維女神),但你相信下一次你終會看見。
班蒂色瑪寺(Banteay Samre)
你常聼到過這裡的人說,當你看過幾座寺廟后,你再對其他的小寺廟不再感興趣,甚至再看回照片,你壓根兒想不起照片裏的是哪座建築。對於這樣的心情,你並不完全認同。確實有些小寺廟讓你意興闌珊,但你卻不會忘了照片是在哪裏拍的。
班蒂色瑪寺相較其他著名建築並沒有多大的特色,你也說不出它的特別之處。很奇妙的是,你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圍著她環繞時,卻突然心生愉悅。你覺得她是特別的,因爲她悄悄走進你心裏。
你後來回想,這裏是遊客最少,沒有香爐環繞的寺廟。你的心情隨著旅伴們的各種拍照姿勢變得輕鬆愉悅。大概,這是最快樂的寺廟。
你讓鄭先生站在框中讓你拍攝,他偏偏像小孩左右移動不讓你拍,卻成了有趣的畫面。嗯,你知道他不完美,但他是你心中的“限量版”。(連當地檢票員都眼定定看著他T上的文字笑。)
在變身塔看日落不是你的初衷。但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麽奇妙又剛好地發生。你沒有等待太陽完全入睡,因爲“審太陽疲勞症”又發作了。
羅洛士遺址群
普利科寺(Preak Ko)
羅洛士遺址群包括了普利科寺(Preak Ko)、羅蕾寺(Lolei)及巴孔寺(Bakong)。由於時間關係,想去巴孔寺一覽的心情再度變成遺憾。可是那又有什麽關係?遺憾是重游的動力啊!那下次還來普利科寺嗎?來啊!因爲,你還要找照片裏讓你覺悟的小女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點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斷章》
明月裝點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卞之琳.《斷章》
拍下這張照片,想起這首詩。大概,這是看風景的側寫樂趣。
後記:
初見吳哥窟 |
旅行前與旅行後,遇見許多人問你,四天三夜去柬埔寨的哪裏?你回答暹粒市、吳哥窟遺跡群及洞裏薩湖。旅伴會問,看完吳哥窟其餘兩三天要幹嘛去?友人會問,所以行程很輕鬆很休閒?看完這篇遊記,你不確定還需要回答這問題嗎?你希望是不需要了,哈哈!
在你計劃的路綫中,沒去成的還有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巴肯寺看日落(Phnom Bakheng)、聖劍寺院(Preak Khan)、涅磐寺(Neak Pean)、達松將軍廟(Ta Som)、東梅蓬寺(East Mebon)、水底浮雕(Kbal Speam)、巴孔寺(Bakong)及羅蕾寺(Lolei)。你與它們說,下次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