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數個月,你終于踏上了幻想流浪的旅途上。
旅行,就像完成一場電影。你拿著傻瓜相機,企圖拍出震撼人心,驚天動地,至少感動自己的一部電影。
你沒有劇本,有的只是零零散散的素材。你想到的是帶著魅人紫色天空的日出或染紅天空在水面上緩緩消沉的日落;你想到的是歷經歲月滄桑的斷桓殘壁;你想到的是不同信仰相互碰撞后留下的矛盾情感;你想到的是戰亂與貪污留下的破碎與貧瘠。
當然,你也不想要電影處處是美景與高潮交曡,偶爾也需要坐下喝杯清涼奶昔緩緩電影的節奏,發呆或留白讓彼此有喘息的機會;或是一瓶醉不倒你的啤酒與一同賞月聊天的旅伴,淺嚐酒精在夜色下發酵。
而後來,你在毫無規律的素材中企圖拉出一條主綫。你想當導演,還想當主角。
你以為和過去的旅行一樣,和過去拍下的電影一樣:
你與旅伴,永遠是主角,偶爾有旅途上的陌生人充當配角,而旅途上的景點只是點綴你們情感與心情的漂亮背景。它們靜默默地佇立在身後,讓你們盡情在它們面前班門弄斧拍照喧鬧,聊些它們或許不愛聼或聽過很多遍老掉牙的故事。
你還沒決定電影要怎麽拍。你打算走過那些零零散散,讓心情隨著時間逐漸沉澱在適當的維度裏。你相信旅途結束時,你也將勾勒出明朗的輪廓,你也將清楚哪些是被鏡頭遺漏的畫面與感覺。
然後你發現,闖進雄偉建築群裡,迷失的都是自己。它們無聲無息地矗立在那,卻毫不客氣地搶光鏡頭,主角就是它。你稍作屏息,仿佛沉重的呼吸聲都將打擾到獨自靜默了幾百年的它。
它佔據了所有空間,甚至你覺得自己與它已無任何縫隙與距離,你別無選擇地產生錯覺,幻想自己一個人在旅途上。除了你和它,你自私地不想看見其他人。
大概,這是愛上在作祟。
你愛上這個藝術坊。像放置了無數個雕刻精細畫框,有條理地在你視線裏排成一條直綫。光線強烈的那端,仿佛將帶你到未知的時空裏。
偶爾用手輕輕撫摸框上唯美的紋路,剝落在手上的不知道是原來建築的石灰亦或是風沙塵塵中的塵埃與灰粒。歲月無痕,嗎?
中國園林有個概念叫移步換景。在這到處都放置無數個相框的建築群裏,你在同個相框裏移步換景,又在不同的相框裏變換著焦距,調適每個景象與瞳孔的適當距離,好讓自己不錯過每個獨特的畫面。
你終于知道,它比你還懂得切幕換景。
你念念不捨,企圖把每個框裏的每個景攝下,把每個建築的每個框攝下,你好想,就這麽活在一個又一個的框裏。
你開始猜想,自己和多少人住過同樣的框裏,又和多少人在同個框裏擦身而過。
又或者,自己不小心,走進別人的風景裏。
走過無數建築,拍下無數照片後,你才知道各有名堂的建築風格有著相異的細長柱(Colonnette),搭配的仙女(Devata)也有各自的風采與韻味。
你不懂建築,眼觀也無法直接辨識哪種是那種,只覺得它們都很精細。你甚至也不太懂仙女是印度教抑或佛教,心裏只想哪天可以時空錯亂,與嬌媚的她們共舞。
印度教與佛教碰撞出的火花,你開始沒有辨識能力。你看不懂那些香火繚繞的神像,心裏會疑慮其信仰的歸屬及存在感。甚至你開始抗拒,在被半推半塞的情況下接過的三支香,面對一塊大石,硬是被綁上的紅線,以及不情願奉獻的一美金後。你不知道自己在抗拒信仰的衝突,還是在抗拒虔誠與商業的模糊界線。總之,最後的結局是你再不願在那境地裏被塗抹上任何信仰能量。
無關信仰,你發現不管走到哪裏,你總是一個配角。永遠默默在主角旁帶著崇仰的心態,陪著靜默或偶爾則當個攝影師配角。就算自己拍不好,也總有人愛它更甚,拍它更上鏡。
幻想流浪記,你甘心當配角。
後記:
雖然,最後在審美疲勞後,也忍不住在主角前班門弄斧起來。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