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ting: | ★★★ |
Category: | Books |
Genre: | Literature & Fiction |
Author: | 金.爱德华兹 |
不存在的女儿,2007年评价很高。但我只打了三颗星呢!有犹豫一会,是否该打多一颗,来平衡一下外界的评价。但,我有些倔强,在这点,突然不愿妥协。尽管如此,它依然是本好书。故事的大纲,不愿多加细述。我想用我的文字,我的方式写这篇读后感,哈哈,应该还蛮没有组织。因为我看完的感觉,就是突然情感失去了组织性,变得零零散散,洒落在我不知的某一处。有些遥远,却感觉有些亲近。
还没翻完之前,故事甚至已经进展到一半之时,我依然想不透,一个被送走的女儿从而变成一个不存在的女儿,能够给一个家庭带来怎样的变化。所以呢?所以,我有些不屑,对于这样突然的心理转变,我扣了一颗星,然后停止阅读了一个月余。插曲一下,我原本以为,所谓“不存在的女儿”,或许是一个神经病的家庭幻想出来的女儿,哪知是一个一直存在只是不在那个家生活的女儿,所以我觉得英文书名比较恰当。他们回忆里,不停盘旋,萦绕的灵魂。文字很细腻,我不晓得原文的样子,但翻译后的文字给我很细腻,尤其最爱就是情景交融的描写,那让我感觉很舒服,虽然偶尔略嫌有些啰嗦了。不是那么必要的,有时候。(看来,我怨言很多,哈哈哈)
大卫,令我最深刻的男主角。他的死亡在作者的笔下,出现得轻描淡写,却留下震撼的影响。有多轻描淡写?“大卫在植物园跑步时心脏病发去世了。”就这么轻描淡写,这一句话,还是突然出现在两姐妹的闲聊中。那一瞬间,我只是用眼角扫过,然后心想,为什么有“去世”二字,回头看一眼,天啊!什么鬼来的?那时候我的脸部表情和发出的惊讶声,应该会让旁人觉得我神经病。他的离开,像打开了一扇窗,把钥匙留在门边,等待着他人鼓起勇气用钥匙打开那扇门,走进房间里,揭开那在暗室里隐藏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秘密。那把钥匙,我猜测,该是由那女孩而非卡洛琳来拿起的。无奈,我喜欢的女孩,突然就这样离开,也没如我所愿,用她那大剌剌的性格去刺醒这个悲剧里演得多么悲哀的角色。她很奇妙,出现得突如其来,离开得默默无声......(也因此,我不太记得她的名字。)
这本小说像一首交响曲。听过交响曲吗?贝多芬的交响曲,偶尔让我不敢恭维。因为我实在没有那么空闲随着它的音量起伏,去调整我播音器的音量。(之间的差距,若不调整,夜晚时分是会吵死人的。)最经典的命运交响曲,应该都听过吧?就算没听过,也应该记得前奏的噔噔噔噔~~对,很震撼的还很响亮的,接着的旋律突然温柔轻抚,像情人在耳边呢喃,然后我偶尔很想冒出破坏气氛一句:" huh?" 所以这时候需要去调高音量,把话听清楚,否则我觉得我显得有些不尊重。结束的时候,又是噔噔噔噔般地震撼洪亮。这本小说,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如果交响曲真的像我说的那样,偶尔会让人冒出破坏气氛的言语,那么就不会流传至今,也不会一直有人对它做出艺术的鉴赏。差别在于,偶尔,当你佯装或真的很全心投入时,就算听不清楚,你也会诠释成朦胧美,在音乐里,可以诠释成起伏性强,让人随着旋律的高低,心情跟着高潮迭起。或许,这就是感性与理性的一线之差,或者现实的角度与艺术的角度,之间那很显著的九十度。
很不巧的,被我扣掉的那颗星,让我不屑的原因,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我,艺术指数0,感性指数负数几乎要爆掉负无限。(原因是因为我现实指数爆灯,我突然清醒白纸黑字原来那么重要,哈哈)因此,我不懂,一个家庭为何会在那场风雪天后,发生如此的巨变。后来,我却在大伟的心情里,流泪了。我感觉到,终于体会到他的那份孤寂,他一个人走过孤单的心情。仿佛他每踏上一步;仿佛时间无情地飞逝时,他的身旁同时也在渐渐地筑起四面高墙,把他和他心爱的人隔阂在一道墙之间。方才我提及那奇妙的女孩,就是奇妙打破其中一面墙,和大卫奇妙地心灵交流,稍微安抚大卫孤寂的心情。大卫在摄影里找到慰藉,仿佛那样的宁静,没有那么孤寂。他在回忆与谎言里生活,四面还筑起高高的围墙,让身边的人碰壁受伤,让小孩反弹得更强,靠近他的时候就感觉到那巍峨的围墙,令人退却三步。于是他在艺术里谋求一些慰藉。我一直觉得那只是为了填补他心中的缺口,铺成出的小径。依然不是出口,就算他去世了;秘密揭发了,菲比的表现,甚至让我觉得封锁了那唯一的出口。她的无知,反而丢出了无数颗小石头堵住围墙的出口。多么可怜。
某种宁静,充满了寂寞和空虚,你在无声里听到的只有空虚,甚至还带点感伤,为自己心灵上的空洞而感伤;某种宁静,却蕴藏了回忆的感情,你在无声里听见的可以是某些眼泪滴下的声音,可以是某些人的笑声,这样的宁静可以抚平你烦躁的心灵。大卫的心灵交错在这两者宁静里。只是,他在生活里,除了艺术,所拥有的宁静,就只有前者。因此他疯狂沉迷于艺术,他告诉儿子保罗,一个时刻,可以有千万种的意义。按下快门那霎那,我相信,在他心里蕴藏的真的可以到达千万种意义。毕竟那是唯一的小小小径而非出口呢!诺拉烧掉第一箱摄影作品时,其实我很想走进书里扫她两巴掌,然后骂一句:王八蛋!但是原来她自知之明,她知道别人会指责她:“你简直是在摧毁历史!”她也预设了心里答案:“我这是向历史讨回公道!”她心里的旁白震撼了我,却得不到我的赞同的。如果没有一开始的错误,没有谎言没有秘密,那么那些摄影作品,你可以把它诠释成不应该存在的艺术沉淀。但既然一切已铸成,那么这些艺术就是走过悲伤、孤寂、谎言、无奈、秘密、伤痛、一切一切悲剧的沉淀。所以我震撼,也所以我不赞同。幸好,最后她没把剩余的作品烧毁,虽然她的理由是,那些是遗产呢,留给孩子的遗产,而非,那是艺术与历史的结合,沉淀。
整个故事就是一场悲剧。但是悲伤没有太震撼我,因为他们的难过,我只懂得欣赏大卫的孤寂。也因此,我只在某个深夜,为大卫的心情流过一次眼泪。(真正感人的,会让我不停不停落泪,哈哈)那不是一种哭泣,反而是种心疼,想要安慰,出自颗不经修饰最原始的怜悯心,能给予的眼泪。诺拉的悲伤,或许在我不怎么喜欢她的人物性格后,觉得她有些不值得给予怜悯,但当然以客观的角度看,她的悲惨不亚于大卫。只是以主观的角度,我实在不原意分割一点给予大卫的怜悯给诺拉。保罗的悲伤,我给了一颗完全,完整的心,因为他只是个孩子,就算到故事最后,他的年龄比我还大,我依然觉得他是可怜的小孩。我把他和诺拉归为一类,就是不怎么喜欢的人物性格,但在故事最后,我喜欢这个找回妹妹的哥哥。虽然我真的很想要,他也可以在故事最后,了解亲近那个和他如此遥远的爸爸。女主角,应该是不存在的女儿呢!可是对菲比的描写,纯粹只是他人和表面上的性格特征,从来没描写过她的心灵。因此,我对她印象,不深,甚至无法通过描写幻想出她的轮廓。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是否值得一看?如果你有时间,你想要听首交响曲,那些这本小说真的很不错的。我忘了叙说,这本小说,传达给我的意义呢!我一直在斟酌到底该怎么用一句话概括得到的讯息。最后我觉得摘取小说最后一页的一句话最恰当:“爸爸想要让一切定格,但世界是流动的,包围不住的。”所以,真的,不要认为你心中觉得对他人最好的,就真的是最好的。大卫的“认为”除了施在那不存在的女儿身上,也在保罗身上。但庆幸的是,菲比在无法抗拒没有能力说不的情况下,接受了大卫的“认为对她最好”的安排;保罗却能够自主思考,有机会用他叛逆的冲动去争取他所要的,而非大卫“认为的最好”。但最后那奇妙的女孩破除了大卫的“认为”,所以我超级喜欢那奇妙的女孩。除此之外,我渗透不出小说的其他更深的含义。所以,这本小说对我来说,意义的多元化显得有些贫瘠。
最后,我依然决定只为这本书打上3颗星。对我来说,06年的《风之影》留下的韵味至今还没完全消散。因为《风之影》在我心里也只有4颗星,所以《不存在的女儿》只好只得到3颗星,哈哈哈。别忘了,让我看了又看,每次看过都觉得有新收获的《樱子姑娘》也只有4颗星呢!
后记:感谢送我这本书的深海。套上一句他说过的话:这不只是一本小说,一份礼物;更是一份惊喜。我如你所愿,就算难看也死硬啃下去了,哈哈哈,但没糟糕到要死硬啃下去的地步啦,只是我对它期望太高。也如你所愿,还你一份读后感了。最后,谢谢,谢谢,谢谢这份幸福,我真的会记得久久,感动久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