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知道他坚决不去毕旅,心里有些遗憾。我想,我会喜欢有他在的毕旅。那一天,同样的橙色水壶,同样的红色背包,同样的眼镜,却是不同的背景。这一次,换了班,我坐在最右边,他,坐在最左边。我的右边是冷冰冰的白墙,他的左边是不怎么干净的窗口。我就这样依靠着墙壁,抱着文件夹,向左边望去。他,向右边往来。似乎有些惊讶,对于我的眼神。不过,只是一秒,我就闪开眼神。只因,我怕他那充满疑惑的眼神,会看出秘密。不知道他不去毕旅的原因,不过我还会期待奇迹的出现。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樱子姑娘》

Rating:★★★★
Category:Books
Genre: Literature & Fiction
Author:徐速

封面印着《樱子姑娘》,白色背景印着一个穿着日本和服的姑娘,白皙清秀的脸庞,却紧皱着眉头。六年了,已经有六年没翻看这本书了。我还记得,六年前阅过的这本书,并没有经过咀嚼、反刍就尘封入书架中了。这一次再次翻读,一半是为了写这一篇读后感,一半应该我想让六年的成长去思考书里想要表达的思想。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徐速的笔功,虽说犬养樱子是书里的主角,却也成功地塑造其他人物强烈的形象,而时代的历史环境是这小说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中国抗战日本的历史环境,就没有这样的故事。

樱子姑娘是日本宪兵队队长犬养光雄大佐的女儿,从小在中国长大,她深爱自己的祖国日本,却也热爱中国文化,她对中国的爱是深挚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她并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同,她被排斥,被怀疑是宪兵队的女间谍,而她在学校的出现被认为是日本奴化教育的新花样,因而她成了同学们戏虐的对象,受尽言语侮辱。然而这善良的姑娘并没仗着父亲的权势对同学做出报复,反而不停说道理,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真诚,希望同学能接受她。只是在那民族冤仇深似海的年月,她的所有言语行动都被曲解为鬼子的糖衣炮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说过的一句话:我是在中国长大,但我在中国也没有故乡。这女子不仅在中国受到误解,在她的祖国日本也遭到不公平对待。她最后被指犯了叛国罪、纵敌罪、反战罪而被日军关进牢狱,惨遭苦刑。她的悲剧命运是时代的错误造成的,但是她却以个人的苦难、个人的牺牲,见证了人类的仁爱精神,谱写了一曲“以爱释仇”的悲壮心曲。

书里的樱子还说过:伟大的和平理想,专靠空谈是不行的,它必须付出代价--血的代价。也因此,她愿意被游击队的人切下她的一节手指作信物来拯救游击队被捕的同志。也因此,当她知道朱八嫂的女儿是被日军杀害后,对朱八嫂说:如果你觉得杀了我可以消解你的愤恨,那么,我愿意抵偿你女儿的性命。也因此,她愿意在土匪军进攻学校时,以她的命来拯救她的同学还有父亲。虽然她心里曾呐喊过:杀害你们的是日本宪兵队,是我父亲,又不是我......正是这中身份的自觉和矛盾心境,让她对中日之间的冲突发出了这样的诘问:“罗密偶朱丽叶的血,消灭了家族的仇恨。为什么我们不能用爱来消灭民族间的仇恨?”有谁可以来可怜这时代的女子?有谁可以还樱子幸福?没有,因为她的悲剧都是民族的仇恨造成的。她是无辜的,当然千千万万被杀害,被蹂躏的中国人更始冤屈的,但是国仇公恨,民族的负债弥补应当由她一个人去承担,去偿还啊!

相较于樱子无私的爱,让我更觉得吴汉声显得自私。虽然他是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可是在对待樱子和其他同学上,他太自私太不公平了。在他心目中“爱国”和“爱日本女孩”是完全抵触的。为了拯救游击队员,他打着大义灭亲的旗号,把樱子骗了出来,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切了她的小指。我想,吴汉声心里或许更痛,只是这样的举动依然让我不敢恭维。另外,在土匪军进攻学校时,他为了消灭敌军,愿意牺牲自己的情操固然让人敬佩,可是为了爱国这份情操,他竟没有一丝犹豫,在连带要牺牲他的同学,校长甚至他的最爱,樱子的情况下。相较于樱子的愿意牺牲小我的精神,吴汉声显得更自私。在爱情里,他想爱却不敢爱,樱子却是敢爱不能爱,他们重复着上一代的悲剧,他们上演着张国威和和合子的悲剧,他们深知吴汉声不会为了爱情变成汉奸,樱子也不可能为了爱情背叛她的父亲,他们的爱情打从一开始就已经是一场悲剧,却依然压抑不住彼此的情感。最后,吴汉声亲手杀死了犬养,还不明就里的杀了汪东原,而自己也重伤死了。眼下,她最爱的人同时间都离开了她,父亲还是被自己所爱的人都杀害,可怜的还是樱子,怀着吴汉声的女儿,在牢里受尽折磨,生下孩子回到日本后,她不仅孤苦无依,更在精神上孤独凄惨。这本书布满悲剧,后来她的女儿爱上了美国人,她怕对不起死去的汉声,拼命反对,铸成下一代的悲剧。从和合子那一代到犬养梅子(樱子女儿),每一代人似乎都没有错,可是造化弄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最令我百思不解的就是身份到最后依然没被弄清楚的汪东原。当他说:“哈...我是汉奸?”和书里的主角们一样,我愣了好久。作者并没有将汪东原心灵上受到的折磨正面描写,甚至侧面描写也零丁得很。只是,汪东原一句:“我也是中国人!”让我不禁在思考,对着折磨自己国民的敌人,如何能低下头,忍辱地在帮敌人做事以便能在暗中帮助国人?还要遭受汉奸的指责,最后深爱的樱子还爱上了别人,悲剧里的人物承受的冤屈应该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书里还有一个角色--丁玉如,怪可怜的,因为父亲汉奸的身份,在学校里他自然变成同学迁怒的对象,而他和穆丽的爱情仍旧是一个迷。这就是小说,也是现实,永远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正如作者序里所说的,他并没有将胡三写成十全十美的抗日英雄,而且有些地方还暴露她野蛮残酷的性格;他也同样没有将犬养和铃木写成十恶不赦的凶徒,相反的有许多地方还保持可爱的人性和令人钦佩的忠义精神。作者解释旨为知道时代走向一个大同理想的境界,而不是拘泥于狭义的民主意识。这要点从作者设定樱子姑娘的思想与性格时就清楚可见了。樱子姑娘的那种无私的爱,令所有的人物都相形见绌。谁说抗战英雄是绝对的英雄,敌军是绝对的狗熊?其实,战争中,人类都是疯子,为了战争不择手段,是人类变得卑鄙下流,扭曲了人性,犬养如此,张国威如此,吴汉声也如此,所以,他们最终都走向了灭亡,都成了战争的牺牲品。